改革开放40年:性别意识的兴起与拓展
2018年11月2日至4日,近百名海内外学者和作家赶赴北京,参加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性别与文化学术论坛。这次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及其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主办,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协办,另有北大博雅论坛、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凤凰网和《文艺报》等学术和媒体机构参与合作。
该论坛的主题是“改革开放40年:性别意识的兴起与拓展”。参加论坛的作家和学者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如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作家徐小斌、北京大学中文系陈晓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联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赵稀方、中国现代文学馆刘慧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华文文学与华人文化研究中心朱文斌等,也有来自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的杨宗翰和美国的卢新华、周励、陈九、陈屹、秋尘、姜萍、申美英,以及来自澳洲的倪立秋。
11月2日是论坛与会者的报到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中心主任、《中国女性文化》杂志主编、本次论坛的发起者和主持人艾尤带领的师生接待团队在裕龙大酒店负责接待工作,热情迎接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和作家,为与会者安排酒店住宿,分发会议手册、日程安排、就餐券和文具等。这个会务接待团队把会前迎宾、会场服务和会后送行等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保障论坛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接下来两天的会议进程中,有超过70名与会者做了发言,每人发言10-12分钟。其中有5位领导在开幕式上致辞,20位学者做大会主题演讲,近50名学者在3场分论坛中先后发言。整个会议进行得紧张而有序。学者们的发言涉及众多与性别和文化有关的命题,这些命题从抽象的理论探索到具体的个案分析,从中国古今文学史上涉及女性的作家作品到现当代港台及海外作家有关性别的创作现象及成就,从《周易》到弗洛伊德,从网文到微信女性公众号,涵盖面广,触角敏锐,视角独特,与时俱进,反映出与会学者和作家们各自在这个领域所进行的广泛涉猎,深入思考,及其所取得的可观研究成果。
11月3日晚上7点至9点,青年学者何旻、林品和卢燕娟还组织了一场以“性别与时代”为主题的青年文化沙龙,这场夜间沙龙吸引了包括卢新华在内的20余位海内外学者和作家加入到沙龙交流中,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做进一步的对谈和沟通。年轻的学子们纷纷表示从与作家和学者的交流中得到了很多收获,特别是见到了像卢新华这样的“名字出现在文学史上的知名作家”,更是让他们兴奋和激动不已。
11月4日中午,本次论坛在闭幕式结束后成功落下帷幕。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和作家们在离会前纷纷对论坛主办单位和参与组织接待的老师及学生们表示谢意,对他们的热情接待和辛苦付出表达自己内心由衷的感激之情。

1、樊洛平、倪立秋

2、刘红林、倪立秋

3、论坛全体参会学者和作家合影
2018年11月16日写于墨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