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炼,1955年出生于瑞士,成长于北京。十一岁起经历文化大革命。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写诗。1978年参加“北京之春”民主运动,成为著名地下文学杂志《今天》主要作者之一。1983年,以长诗《诺日朗》轰动大陆诗坛,并在“清除精神污染”政治运动中遭到批判。其后,作品被介绍到海外,并受邀到欧洲各国朗诵。1987年,被中国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同年在北京与芒克、多多、唐晓渡等创立“幸存者”诗人俱乐部,并编辑首期《幸存者》杂志。杨炼 1988年,应澳大利亚文学艺术委员会邀请,前往澳洲访问一年。迄今,足迹遍及欧、美、澳洲各个角落,以生存方式的简约,换取精神宇宙的不断丰富。杨炼的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兼及文学与艺术批评。其诗集八种、散文集二种、与众多文章已被译成二十余种外文,在各国出版。他不停参加世界文学、艺术及学术活动,被称为当代中国文学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1999年,杨炼获得意大利PLAINO国际诗歌奖;他的诗集《大海停止之处》,获英国诗歌书籍协会推荐英译诗集奖。杨炼获邀任德国柏林DAAD艺术交流计划、美国AMHERST学院、台北市驻市作家等一系列驻会、驻校作家,德国威玛(WEIMAR)国际论文竞赛、“德国之声”国际广播文学竞赛评审,“台北国际诗歌节”海外顾问及“柏林国际文学节”顾问等。杨炼在中国以五年时间创作的长诗及在海外完成的《大海停止之处》、《同心圆》等被称为其代表作。 全书以《易经》为结构,组合起诗和散文的多重探索,承继源于屈原的文学和思想传统。《大海停止之处》以特定的组诗形式,把外在漂流转为一场内心之旅。《同心圆》更“取消时间”,直指人性不变之处境。现定居伦敦,继续文学创作。 |